2023/10/18 黃舒楣老師 – 戰爭常影下的襲產詮釋—從環太平洋至地中海
- 1948二戰結束了,但是巴勒斯坦有超過百萬的人民離開家鄉,再也沒回去過。
- 猶太大屠殺,無數的橡膠鞋是被害人留下的。
- 台北大空襲的美軍空拍照
- 戰爭襲產(暗黑襲產)、戰爭記憶
戰爭襲產-以物質遺構為主,讓人看見現場更能以想像場景。
戰爭記憶-官方與民間觀點的戰爭記憶不同,不該只有唯一正確的版本,應要有複數的小記憶去比對研究。
以六燃為例,其建築並不精緻,與藝術性來說其價值可能極低,但是其新型的價值取向和戰爭記憶等的研究轉型有關連性。
戰爭時常被框限在國族之間的競爭, 背後其實還有資本主義之下資源的競爭等。
- 二戰記憶主導的戰爭襲產與戰爭記憶研究:強調痛苦與恥辱
e.g.廣島原子彈爆炸、各種監禁場所戰俘營、猶太人大屠殺
- 廣島原爆:轟炸現場、執行任務飛機、原子彈實驗室
一個事件產生背後的流程、物件和相關場所,是否都要納入保存,充滿政治性、社會性等敏感議題。
- 波瀾奧斯威辛集中營:代表襲產、遺址印象
猶太人議題
- 以巴衝突再起
百年領域衝突、千年猶太人離散、二戰猶太大屠殺
幾百年前猶太人在各國家就會有被限制住在隔離區的狀態,長期遭受歧視致使近百年內猶太人有強烈的建國意識。時至今日猶太人不再被限制,過去的隔離區去留成為議題,新的人權、國土議題也不斷。
- 從個案Anne Frank的日記和在阿姆斯特丹的避難住所看猶太大屠殺事件
- 無國界難民遺產
主張將巴勒斯坦難民營列為世界遺產←促使議題被注視的策略
- 遙遠的東方-上海的避難機會
上海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:猶太難民、社會住宅、具 落樣貌。
歷史文化風貌區保存的困難:長期居住在此的居民、現住住民的記憶、居住權要如何被對待→促使上海猶太難民歷史博物館(前身:摩西會堂)成立
是誰救了猶太難民?上海虹口區的治外法權領域性質造就獨特行政狀態, 加上中國當時政權的複雜性,屬敏感議題
虹口標的建築修復背後企圖表達的意象:不見得這麼談很多外交、軍事的歷史,反而強調文化質地、浪漫氣息。
博物館內展覽體現出較為人性化的一面,蒐集文件、相片、物件,亦發起仍在上海生活的猶太人聚會。
- 對應到新竹六燃的反思
如何記憶戰爭?
戰爭不是一時片刻,長期的既存歷史衝突、資源競爭、軍事擴張背景、戰後離散遷徙,多重因素重疊
持續棲居偉居於戰爭地景中的日常生活